【心得体会】读报心得(一)
时间:2021-04-14

报纸是消息的传递者,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读报不仅可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还能了解各种国家内外大事小事、实时消息,增长见闻,拓展知识面,开拓眼界。以下是各班代表的读报心得分享。

01    
20级果树学硕班程思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积淀深厚,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对此感到深深的自豪,这也是我们国家文化自信的根源。在遥远的时代,记录方式有限,所以在几千年的长河中,无数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的面貌被湮没,不为后人所知。而如今,我们通过遗留下来的文物实现与几千年前的对望,解读和复原当时的绚烂多姿。

近年来,国家重视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在全国各地启动重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抢救”这些历史长河中的遗珠。它们是述说千年历史的文字和符号,有着重大的价值意义。新疆博物馆修复的这些文物我未亲眼看过,但通过文章的表述,我能感受到修复工作的困难和繁琐,多数文物都需要几年的精细雕琢才能使其复现所属时代的“青春”面貌。

那么,国家为何如此重视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呢?文物对于文化传承有什么样的意义?我就此进行了一些了解和思考。一、文物是宝藏,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线索,通过对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立体、更真实的了解历史,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二、修复好的文物既可以成为我们国家的象征,又能够对我们年轻一代起到更明确和鲜明的教育意义,彷佛身临其境。

前些年我有机会去到北京故宫,走在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历史名城里,我一直想象着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回望这里记载的百年历史,从兴盛到衰败,背后都隐藏着当时政治主张、经济状况、文化特点。造访文物古地是一种奇妙的经历,所以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重大。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的时候造访福州的“三坊七巷”,强调全市要搞好文物保护工作。他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国家一直倡导文化自信,对于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必将更加扩大化、专业化、科学化 。

灵魂凝注于历史。历史文化遗传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对于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工作意义非凡。

02    
20级茶学班谢子譞  

阅读了报纸上一篇名为“锋芒对准敌人,光芒照亮战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的外公涂剑光烈士的英雄事迹。涂剑光烈士在七七事变之后,国家危亡之际,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奋斗在抗日的第一线,深受群众的爱戴。直到1947年壮烈牺牲。作者对外公的印象来源于外公的好友、他的部下、他的同学。从他们口中丰满了涂剑光烈士的形象,一个对待同志和蔼可亲、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在抗日战线上奋勇拼搏的斗士。一个写的一手好文章的诗人,却带领着武工队深入敌后完成了艰巨的任务。一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却扛着战友冲过了敌人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什么样的信仰让一位腹有诗文的年轻人走在抗日一线,是什么样的理想让这个战士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直到死后40年仍然让战友、同学念念不忘

取名“剑光”就是在民族多灾多难之际,身为中国共产党员,恪守自己的信念和初心。以绝强的意志和行动如同剑光一般,锋芒对准敌人,光芒照亮人民,为中国革命闪闪发光。虽然现在处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和初心,让先烈的光芒照亮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奋斗,在这个新时代也要如同剑光一般,击破困难、照亮他人。

03    
20级林学班周长剑            

庚子年前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夺取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面对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科学数据证明: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最有力武器,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该病毒易感。一旦感染发病,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有力阻断病毒的传播,我国政府承担了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全部费用,个人不承担疫苗的成本和接种费用。构建免疫屏障,需要全国人民凝心聚力,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共同阻断病毒传播,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的运行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多彩园林 与君对话

研途有你 为梦发声

本文文字素材由各团支部提供 孙海娟整理

审核人|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