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员工园地  >  正文

【耕读路上】探秘“蜀薯”,行走中的304.cam永利集团人
时间:2017-07-23

  

  (文/ 艾少杰 、图/李扬核心提示】714日,公司赴四川成都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抵达成都,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研究所围绕马铃薯栽培技术和产品推广现状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17日上午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胡建军、王博士等带领大家参观了种薯冷藏室、种薯脱毒快繁室和雾培网室。“脱毒是种苗处理重要的一步”,在种薯脱毒室,王博士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茎尖脱毒技术,他表示该技术避免了马铃薯无性繁殖中的病毒传播和积累,研究所还会对脱毒处理后的植物材料再进行病毒检测,以保证马铃薯的健康繁殖。 

  在雾培网室里,胡建军老师介绍了种薯雾培与基培的区别,胡建军谈到,雾培避免了病虫害侵染,营养液循环利用,水肥利用率高,成本低,一株产20~30颗种薯,但管理难度大;基培的种薯表面光滑,但产量少,一株只产2~3颗种薯,成本相对较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进行了连续七年的种薯雾培实验,累积了丰富的数据和经验,才实现了原种的自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没有任何一项成果得来容易,每一项成熟技术都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时间以及精力上的投入。了解了雾培技术,让我们更能明白科研的辛苦。”实践队队长艾少杰如是说。

  718日,实践团参观了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在研究员冯焱的介绍下,了解了研究所在病害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及研究所马铃薯研发和推广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面对实践团队员提出的问题“与普通薯相比,彩色薯中是否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冯焱解释道:“彩色薯作为一种商品,最大的优势是色彩,就像方形西瓜一样更容易赢得市场的偏好。比如我们研发出来的‘紫玉’,花青素就只存在于马铃薯的皮中,而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吃马铃薯的皮的。所以就食用部分而言,并没有多大差别。”

  “纸上得来终觉浅”,盛慧子谈到此次调研活动的感受时说:“通过此次实地调研才明白只有走出课本,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会学到更多书本意外的知识。调研只是探秘“蜀薯”的小小一步,我们实践团队后期也一定会做好此次调研的分析总结,希望日后深入农村,能给当地农民在栽培技术、选用种薯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助力当地马铃薯种植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据悉,2015年国家农业部正式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四川作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双一大省,是全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在马铃薯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其课题组创新了正选择茎尖脱毒方法,简化了脱毒程序,克服了传统方法可能产生的品种变异,脱毒效率提高30%以上,并申请获批了国家发明专利。